延伸閱讀|葡萄牙的傳統音樂「法朵」
- 10月6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法朵(葡萄牙語:Fado,又名法多)意為命運或宿命,或稱葡萄牙怨曲。是一種聞名於全世界的葡萄牙音樂風格,它因演唱出葡萄牙的靈魂而聞名於世。也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葡萄牙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。法朵是一種音樂類型,最早出現在 19 世紀葡萄牙,但起源可能更早。流行於其港口區域,歌詞述說的多半為航海生活、港口區域勞工的艱辛、思念出海捕魚的丈夫、窮愁潦倒人們的悲哀等,也因此曲調通常較為悲淒。然而,事實上,法朵僅單單是一種歌曲形式,其可以與任何事物有關,但必須遵守一定的結構。法朵呈現了一種葡萄牙多樣文化的綜合體,包含了非裔巴西歌舞、本地歌舞、歷史上多次內部遷徙帶來民俗歌謠以及19世紀早期都會歌曲型式等等。

法朵通常單獨演出,男女都有,傳統上由吉他或梨形的12弦葡萄牙吉他伴奏,但現在已演變為2支葡萄牙吉他加上1支吉他及1支低音吉他的組合。有時候也會用到一把8弦貝斯,也就是這些樂器演奏出了美妙的法多音樂。雖然在以旅遊業為主的餐廳,法多的演唱往往局限於一人獨唱,不過在非商業性質的法多集會上,能有多達十二名與會者自發參與到演唱中。在非商業性質的法多餐廳,一種良好的交流方式便是演唱過程中時時叫好鼓勵。另外,一曲精湛演繹的法多結束後,觀眾應該先預留明顯幾秒的停頓,再開始鼓掌。
最為著名的法多歌手有Amália Rodrigues,以及Carlos do Carmo,Cristina Branco 和 Mariza。若有人問是誰掀起了法朵的潮流,那麼毫無疑問必定是Amália Rodrigues,她同時也被稱為法朵皇後。她因為成為法朵的代表人物而聲名遠揚。Amália Rodrigues後來也成為了近代和當代許多法多演唱家的靈感來源。她的歌喉與法多完美契合,值得一提的是她曾為君王和總統演唱過。當阿瑪利亞去世的時候,她獲得了超過40項音樂獎項。最後,她的遺體被擺放在了位於裏斯本的國家先賢祠,這也意味著她是那裏的唯一一位女性。可以說她獨自一人把法多刻進了人們的心中。

透過移民與世界音樂圈的散播,法朵已是葡萄牙人身份認同的象徵。作為葡萄牙的「命運之歌」,它是一個民族的記憶、漂泊與鄉愁。那些唱法多的人,幾乎都是人間的惆悵客,都是大地上滿懷感傷的人。它是葡萄牙人過去的祈禱,又像是現世的呼吸,那揮之不去的鄉音裏彌漫著藍花楹在黃昏發出來的藍色嘆息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