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介紹|貝多芬《命運》與《英雄》的傳奇交響
- 6月1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6月26日
路德維希·范·貝多芬,德國偉大的作曲家,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,同時開啟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。他一生坎坷,26歲開始聽力衰退,晚年幾乎完全失聰,但他憑藉頑強的毅力和對音樂的執著,創作出大量震撼人心的作品,成為音樂史上不朽的傳奇。

第三號交響曲《英雄》創作於1803至1804年,原名《拿破崙·波拿巴大交響曲》,是貝多芬應法國駐維也納大使的邀請而作,最初是為拿破崙寫的,但後來拿破崙稱帝,貝多芬憤怒地將標題改為《英雄交響曲,為紀念一位人而作曲》。這部作品分為四個樂章。第一樂章是明快的快板,以宏偉的引子開始,隨後主部主題在各個樂器之間傳遞,展現出英雄的氣概。第二樂章是葬禮進行曲,音樂莊嚴肅穆,彷彿在為英雄舉行葬禮,體現了英雄的偉大與悲壯。第三樂章是活潑的快板,音樂輕快又有活力,展現了英雄的樂觀精神。第四樂章是終曲,以一段引子開始,隨後主題在各個樂器之間展開,音樂越來越激昂,最終在高潮中結束,象徵著英雄的勝利。

第五號交響曲《命運》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,創作於1804至1808年間。這部作品以四個音符「短-短-短-長」開篇,猶如命運在敲門,這強烈的節奏貫穿全曲。第一樂章以激昂的快板開始,銅管樂器奏出命運主題,弦樂緊跟在後,營造出緊張而充滿力量的氛圍,彷彿命運的重壓撲面而來。第二樂章轉為稍快的行板,旋律優美而略帶憂傷,如同貝多芬在命運的重壓下,仍懷有一絲對美好生活的嚮往。第三樂章是快板的諧謔曲,音樂充滿活力,彷彿貝多芬在與命運抗爭中找到了一絲樂趣。第四樂章是急板,音樂達到高潮,命運主題再次出現,但這次貝多芬以堅定的信念將其擊退,樂曲在激昂的旋律中結束,象徵著貝多芬對命運的勝利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