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人物專訪 | 劇場大內總管 - SM大師馮鎮業

  • 2月19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

受訪者: 馮鎮業(山蕉)

訪問: 吸點藝術

撰稿: 楊睿珂


吸點: 請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你現在的工作/身份?


山蕉: 我是山蕉,現在主要擔任舞台監督,工作內容主要集中在後台,負責協調各個環節,確保每一件事能夠順利呈現。


吸點: 你能分享下你是如何入行的?從初接觸到現在共多少年?


山蕉:我已經從事這個行業6到7年了。第一次接觸是在小學三年級,當時我加入了話劇組,並有機會在澳門文化中心參加校際戲劇比賽。之後,我在初一二時再次接觸話劇,遇到了一位社工,引導我一起參與話劇活動。漸漸地,我發現自己對這個領域非常感興趣,並一直持續到現在。


吸點: 你大學是讀什麼專業?為何會選擇做這個行業?


山蕉:我大學是在台北讀心理學,雖然最後沒有從事相關行業,但這門學科對我幫助很大。事實上,舞台監督的工作也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。除了技術層面,很多事情其實都與人際關係密切相關。


吸點:你這6-7年期間做過多少場演出?


山蕉:我沒有仔細計算過,但每年大約有12到13場演出,還不包括一些短期的活動。


吸點:你覺得室內和戶外活動所需要的共同特點是什麼?


山蕉:我覺得這兩者都挺不一樣的,因為需要注意的地方各有不同。例如,在燈光方面,室內演出通常需要考慮如何實現完全的黑暗(absolutely blackout)以及如何調整燈光效果;而在戶外演出,則不需要這樣考慮,更多的是要思考需要準備哪些相關工具。作為舞台監督,我需要提前預測即將發生的情況,並制定相應的計畫。


吸點:  用三個形容詞/必要條件來形容後台工作


山蕉:第一個是要有耐性,因為後台需要做的工作絕對是大於舞台上呈現的時間,所以需要有耐性才能完成;第二個是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,因為很多事情都會圍繞著溝通,是許多意見的碰撞;第三個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
吸點:身為舞台監督,需要掌握多種技能嗎?例如電工技術。


山蕉:我認為掌握這些技能會更有幫助。雖然舞台監督的主要工作是協調,但各個部門都會面臨自己的挑戰。如果你是一名協調員,了解其他部門所遇到的困難是非常重要的。因此,我覺得如果能掌握相關技能,將能更深入地理解雙方的需求。


吸點:你剛才提到會為了一分鐘的片段不斷嘗試,如果一直都失敗該如何解決?


山蕉:總會有一些事情是無法做到的,會受到客觀限制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會尋找替代方法或更可行的解決方案。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試驗,才能確定是否可行,然後再將其應用到正式的舞台上,這樣整個流程會更加順暢。正所謂「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」,準備工作是需要時間的。


吸點:做舞台監督以來,有沒有很難忘的瞬間?


山蕉:我這麼多年來遇到的最艱難的演出是在清平戲院。那一年是藝術節夢劇社的《匠木浮城》演出,當時戲院的條件非常差,是一座古老的建築,進去時正處於翻新過程中,因此環境相當惡劣。此外,還有《海王星》,那場演出也涉及許多技術性的問題需要處理。後台的工作本身就很辛苦,時間也很長。在節假日的時候,大多數人都在放假,我們卻要工作,能陪伴家人的時間非常有限。不過,他們也一直很支持我從事這個行業。


吸點:如果不從事現在這個行業,你會做什麼?


山蕉:如果能一直做這行當然是最好的,但我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檢視一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。我自己確實非常喜歡這個行業。至於將來會做什麼,還是一個未知數,所以我會先專注於把手頭的事情做好。


吸點:在演出過程中,會不會遇到一些非常生動的演員?


山蕉:當然會有,但這些經歷都是養分。在某種程度上,這也是一種輸出,需要不斷地吸收新的事物。只要手中還有那份熱情,就能繼續前行。



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