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延伸閱讀 | 澳門文化珍寶 - 土生土語話劇

  • 2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土生土語劇是澳門獨有的藝術形式,它以土生葡人社群的土生土語為主要表演語言,融合了戲劇、音樂和舞蹈等多種藝術元素,展現了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色。



圖片來源:澳門文化局
圖片來源:澳門文化局


起源與發展:

土生土語的形成與澳門的歷史密切相關。 16世紀,葡萄牙人抵達澳門,與當地居民通婚,形成了獨特的土生葡社區。他們的語言以葡萄牙語為基礎,夾雜著馬來語、粵語、英語等多種語言元素,逐漸發展成今日的土生土語。土生土語劇的歷史可追溯至1925年,當時已有相關劇本被刊登。 1990年代,土生土語劇在中斷多年後被重新復興,並成立了澳門土生土語劇團,每年推出新作品,逐漸成為澳門藝術節的保留節目。


特點:

土生土語劇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。它以喜劇為主要形式,透過演員的幽默對白、搞怪動作和誇張表演,針砭時弊,反映社會現實。其主題多取自澳門的日常生活,如家庭瑣事、鄰裡關係、社會熱點等,充滿生活氣息與地理特色。此外,土生土語劇也融入了輕歌劇的元素,表演中常穿插歌曲和舞蹈,增強了藝術感染力。


傳承與保護:

土生土語是瀕危語言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其列入「瀕危語言」名錄。為了保護和傳承這獨特的文化遺產,澳門政府和社會各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。 2021年,土生土語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計畫名錄。澳門土生土語劇團也不斷探索創新,透過加入現代科技手段、多元文化元素和新的表演形式,吸引更多年輕觀眾。同時,劇團也積極進行傳承活動,培養年輕演員,傳授土生土語和表演技巧。


土生土語話劇不僅是澳門的文化珍寶,更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。它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了澳門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,為澳門的文化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

圖片來源:澳門文化局
圖片來源:澳門文化局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